印度的教育体系

最初

在古代,印度有古鲁库拉教育体系,任何想学习的人都会去老师(古鲁)的家,请求学习。如果被古鲁接受为学生,他就会住在古鲁的家里,帮助做家里的所有事情。这不仅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牢固的联系,还教会了学生关于家庭管理的方方面面。古鲁会教孩子想学的一切,从梵语到圣经,从数学到形而上学。学生想呆多久就呆多久,或者直到古鲁觉得他已经教完了他能教的一切。所有的学习都与自然和生活紧密相连,而不局限于记忆一些信息。

现代学校系统,包括英语,最初是由托马斯·巴宾顿·麦考利勋爵在 19 世纪 30 年代引入印度的。课程仅限于科学和数学等“现代”学科,而形而上学和哲学等学科则被认为是不必要的。教学仅限于教室,与自然的联系被打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密切关系也被打破。

北方邦(印度的一个邦)高中和中等教育委员会是印度于 1921 年成立的第一个委员会,管辖范围包括拉杰普塔纳、中印度和瓜廖尔。1929 年,拉杰普塔纳邦高中和中等教育委员会成立。后来,一些邦也成立了委员会。但最终,在 1952 年,该委员会的章程被修改,并更名为中央中等教育委员会 (CBSE)。德里和一些其他地区的所有学校都归该委员会管辖。该委员会的职责是决定所有附属学校的课程、教科书和考试制度等事宜。如今,数千所学校隶属于该委员会,遍布印度国内外,从阿富汗到津巴布韦都有。

为所有 6-14 岁儿童提供普遍义务教育是印度共和国新政府的珍贵梦想。这一点在宪法第 45 条中被列为指导方针就可以证明。但是,即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个目标仍然遥远。然而,最近,政府似乎已经认真注意到这一疏忽,并将小学教育作为每个印度公民的基本权利。经济增长的压力以及技术和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的严重短缺肯定在促使政府采取这一步骤方面发挥了作用。印度政府近年来在学校教育上的支出约为 GDP 的 3%,这被认为是太低了。

“最近,印度在教育领域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重大公告,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联合进步联盟(UPA)政府的全国最低纲领(NCMP)。这些公告是:(a)逐步增加教育支出,达到 GDP 的 6% 左右。(b)为了支持教育支出的增加,并提高教育质量,将对所有中央政府税收征收教育附加税。(c)确保没有人因经济落后和贫困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d)使 6-14 岁儿童的受教育权成为基本权利。(e)通过其旗舰项目,如 Sarva Siksha Abhiyan 和 Mid Day Meal,普及教育。” (维基百科:印度教育)

学校系统

印度分为 28 个邦和 7 个所谓的“联邦领地”。各邦有自己的民选政府,而联邦领地则由印度政府直接统治,印度总统为每个联邦领地任命一名行政长官。根据印度宪法,学校教育最初是各邦的事务——也就是说,各邦对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具有完全的权力。印度政府 (GoI) 的作用仅限于协调和决定高等教育的标准。这种情况在 1976 年的宪法修正案中发生了改变,因此教育现在被纳入所谓的并行清单中。也就是说,学校教育政策和项目由印度政府在国家层面提出,但各邦政府在实施项目方面拥有很大的自由。政策会在国家层面定期宣布。成立于 1935 年的中央教育咨询委员会 (CABE) 继续在教育政策和项目的制定和监测中发挥主导作用。

有一个国家组织在制定政策和项目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称为国家教育研究和培训委员会 (NCERT),该委员会负责制定国家课程框架。每个邦都有一个对应的机构,称为邦教育研究和培训委员会 (SCERT)。这些机构主要向各邦教育部提出教育策略、课程、教学方案和评估方法。SCERT 通常遵循 NCERT 制定的指南。但是各邦在实施教育系统方面拥有相当大的自由。

1986 年的《国家教育政策》和 1992 年的《行动纲领》(POA) 设想在 21 世纪之前为所有 14 岁以下的儿童提供免费的、高质量的义务教育。政府承诺将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 6% 用于教育,其中一半将用于小学教育。教育支出占 GDP 的比例也从 1951-52 年的 0.7% 上升到 1997-98 年的约 3.6%。

印度的学校系统分为四个级别:小学(6 至 10 岁)、高小(11 和 12 岁)、初中(13 至 15 岁)和高中(17 和 18 岁)。小学分为五个“年级”,高小分为两个年级,初中分为三个年级,高中分为两个年级。学生必须学习大致相同的课程(母语的区域性变化除外),直到初中毕业。在高中阶段,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专业化学习。全国各地的学生必须学习三种语言(即英语、印地语和他们的母语),除非是在印地语是母语的地区以及以下讨论的某些课程中。

印度的学校教育主要有三个流派。其中两个在国家层面进行协调,其中一个是中央中等教育委员会 (CBSE) 管辖,最初是为中央政府雇员的子女设立的,这些雇员会定期调动,可能需要搬到该国任何地方。“中央学校”(名为 Kendriya Vidyalayas)已经在该国所有主要市区建立,以便满足这一需求,它们遵循共同的课程安排,以便一个学生在特定的一天从一所学校转到另一所学校,几乎不会发现所学内容有任何差异。在这些学校中,有一门科目(社会研究,包括历史、地理和公民)始终用印地语授课,其他科目用英语授课。如果有座位,Kendriya Vidyalayas 也会招收其他孩子。它们都遵循 NCERT 编写和出版的教科书。除了这些政府开办的学校外,该国的一些私立学校也遵循 CBSE 教学大纲,尽管它们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教科书并遵循不同的教学安排。它们在低年级教授的内容方面有一定的自由度。CBSE 还在其他 21 个国家/地区设立了 141 所附属学校,主要满足那里印度人口的需求。

第二个中央计划是印度中等教育证书 (ICSE)。看来,这是为了取代剑桥学校证书而开始的。这个想法是在 1952 年由时任教育部长 Maulana Abul Kalam Azad 主持的一次会议上提出的。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考虑用全印度考试取代海外的剑桥学校证书考试。1956 年 10 月,在英印教育州际委员会的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关于设立印度委员会的提案,该委员会将负责管理剑桥大学地方考试委员会在印度的考试,并就如何最好地使其考试适应国家的需求向该委员会提供建议。该委员会的成立会议于 1958 年 11 月 3 日举行。1967 年 12 月,该委员会根据 1860 年的社团注册法注册为一个社团。该委员会在 1973 年的德里学校教育法中被列为进行公共考试的机构。现在,全国各地的大量学校都隶属于该委员会。所有这些都是私立学校,通常服务于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

CBSE 和 ICSE 委员会都在全国各地附属学校进行自己的考试,分别在 10 年制学校教育结束时(初中毕业后)和 12 年制学校教育结束时(高中毕业后)。进入 11 年级的录取通常基于在这次全印度考试中的表现。由于这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有人建议取消 10 年级末的考试。

贵族学校

除了上述学校外,还有少量学校遵循外国课程,如所谓的剑桥高级课程,尽管这在其他地方很大程度上已被 ICSE 流派所取代。其中一些学校还为学生提供参加 ICSE 考试的机会。这些通常是非常昂贵的寄宿学校,一些在国外工作的印度人会将他们的孩子送到那里。它们通常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基础设施、低师生比例和极少的学生。它们中的许多学校都有来自国外的老师。还有其他一些贵族学校,如德拉敦的杜恩学校,只招收少量学生,并收取高昂的费用。

除此之外,全国各地还有少数几所学校,如安得拉邦的 Rishi Valley 学校,它们试图打破提倡死记硬背的普通教育系统,并实施蒙特梭利方法等创新系统。大多数此类学校都很昂贵,师生比例高,并提供一种让每个孩子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的学习环境。研究一下学校类型对其校友生活的影响会很有趣且具有启发性。

公立学校

该国的每个邦都有自己的教育部,该部门运营着自己的学校系统,拥有自己的教科书和评估系统。如前所述,课程、教学法和评估方法主要由该邦的 SCERT 决定,遵循 NCERT 规定的国家指导方针。

每个邦都有三种遵循邦课程的学校。政府在自己拥有的土地和建筑物中运营自己的学校,并从自己的资源中支付教职员工的工资。这些学校通常被称为公立学校。这些学校的费用很低。还有私立学校,它们有自己的土地和建筑物。这里的费用很高,教师的工资由管理部门支付。这类学校主要服务于城市中产阶级家庭。第三种学校是政府提供补助金的学校,尽管学校是由私人机构在自己的土地和建筑物上开办的。补助金旨在帮助降低费用,使贫困家庭能够送孩子上学。在像喀拉拉邦这样的一些邦,这些学校与公立学校非常相似,因为教师的工资由政府支付,费用与公立学校相同。

喀拉拉邦的案例

喀拉拉邦是印度西南海岸的一个小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在很多方面都与该国其他地区不同。例如,它的识字率在所有邦中是最高的,大约在十年前被宣布为第一个完全识字的邦。男性和女性的预期寿命都很高,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生育率、婴儿和儿童死亡率等其他指标在该国也处于最好之列,如果不是最好的。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总生育率一直低于 2.1 的更替率。可能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副作用,自杀率和酗酒率也很高。政府政策也与该国其他地区有很大不同,导致喀拉拉邦遵循的发展模式,在教育和福利方面的高支出,在经济学家中被称为“喀拉拉模式”。

喀拉拉邦也一直对尝试改进其学校教育系统的方式表现出兴趣。每次 NCERT 提出新想法时,总是喀拉拉邦第一个尝试。该邦以极大的热情尝试了地区初级教育计划(DPEP),尽管各方对此表示反对,甚至将其扩展到小学以上。该邦是该国第一个从传统的行为主义教学方式转向社会建构主义范式的邦。这在 2000 年 NCERT 的国家课程框架中被提及,喀拉拉邦在第二年开始尝试。课堂上的教学和评估方法都发生了改变。不再是直接提出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回答的问题,而是加入了间接问题和开放式问题,这样学生在回答之前需要思考,而且答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是主观的。这意味着学生必须消化他们所学的内容,并且能够将他们的知识运用到特定的情境中来回答问题。与此同时,新方法减轻了很多压力,孩子们开始觉得考试有趣和愉快,而不是有压力。随之引入了综合和持续评估(CCE)系统,该系统考虑到了学生的整体个性,并减少了对单次期末考试的依赖,以决定是否升入下一级。目前,CBSE 也实施了 CCE,但方式更加灵活。

喀拉拉邦也是该国第一个将信息技术作为高中阶段学习科目的邦。它从 8 年级开始,教材介绍了 Microsoft Windows 和 Microsoft Office。但仅仅一年之内,政府就被迫将免费软件也纳入课程,原因在于免费软件爱好者的抗议,以及一个以大多数公立教师为成员的学校教师协会采取的有利立场。最终,从 2007 年起,学校只教授 GNU/Linux,学校的所有电脑都只安装了 GNU/Linux。当时,也许即使是今天,这仍然是学校中最大的 GNU/Linux 安装,甚至在其他国家也成为了头条新闻。从 2007 年开始,每年大约有 50 万名儿童从学校毕业,他们学习了免费软件背后的概念以及 GNU/Linux 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该邦现在正在向信息技术赋能教育迈进。最终,信息技术将不再作为一门单独的科目教授。相反,所有科目都将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授,这样孩子们一方面将学习信息技术技能,另一方面将利用教育应用程序(如下所述)和互联网上的资源(如维基百科等网站的文字材料、图片、动画和视频)来学习他们的科目和做练习。教师和学生已经开始使用诸如Dr. GeoGeoGebraKtechLab等应用程序来学习几何和电子学。诸如SunclockKalziumGhemical等应用程序在教师和学生中也很受欢迎。

喀拉拉邦采取的举措现在正在影响其他邦,甚至影响印度政府的政策。卡纳塔克邦和古吉拉特邦等邦现在正计划在其学校引入免费软件,而马哈拉施特拉邦等其他一些邦正在研究这个选项。印度政府新的教育政策谈到了建构主义、信息技术赋能教育、免费软件和共享教育资源。一旦几个较大的邦成功迁移到免费软件,希望整个国家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效仿。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印度可能会拥有最大的 GNU/Linux 和一般免费软件用户群。

参考资料


[*] V. Sasi Kumar 是一名物理学博士,也是 FSF 印度董事会成员。他倡导免费软件和知识自由。